部分光触媒检测数据方面的猫腻:甲醛、苯、氨的分解率

甲醛,苯,氨分解率


     这个指标恐怕是消费者最为常见的指标,很多消费者以为这个指标越高产品质量就越好,其实正是这样一个指标中,却暗藏很多玄机,往往消费者不能发现其中的细微差别造成错误判断带来损失。  


     有机污染物的分解率一般是按照分解前含量-分解后含量/分解前含量的公式进行计算的,我们可以假设,如果A产品24小时分解效果为 20->10,则分解率为50%,B产品24小时分解率为 5->0.5,分解率90%。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分解率和绝对的分解能力有很大的区别,相信我们不会认为A与B是50与90的区别吧。同样我们要注意的是,当高浓度污染物时,分解速度会比较快,这是由于光触媒接触污染物的概率比较高,这样空穴和电子复合率就比较低,效率自然提高。例如,在24小时分解20->10的A产品,在24分解起始浓度为10的污染物时可能只能完成10->8,而非10->0。那么我们可以发现,在不固定相关条件的情况下,单纯的比较分解率,或者分解量都是不科学的。同样的,实验环境的大小,光触媒用量,温度,通风条件,光照强度和光源性质也会很大程度影响这些指标。所以分解率这类指标,仅仅是作为参考之用,严格的商家和故意混淆的商家的这类指标进行比较是不能反应客观事实的。